鹅为体重较大的水禽,体形与雁相似,在外貌上与鸡、鸭、火鸡等家禽相似,但又有较大区别。鹅的生理状况、品种类型、年龄、性别和生产性能不同,其外貌也有差异。鹅的全身按解剖部位,分为头部、躯干部、翼部和后肢部。
1.头部
鹅头比其他家禽大,鹅头形状不同品种差异较大,前额髙大是鹅的主要特征。头部包括颅和面两部分。颅部位于眼眶背侧, 分头前区、头顶区和头后区。中国鹅起源于鸿雁,在头顶区喙基上部长有呈半球形的肉瘤,肉瘤随年龄增大而增大,公鹅比母鹅大,而起源于灰雁的欧洲鹅和我国新疆 伊犁鹅一般无肉瘤。面部位于眼眶下方及前方,分上喙区、下喙区、眼下区、颊区和垂皮区。鹅喙由上下颌组成,略扁、宽,呈楔形,角质较软,表面覆有蜡膜, 下喙有50〜80个数量不等的锯齿,食面乳头发达。有的品种垂皮发达松弛,向颈部延伸,形成咽袋,有少数鹅在下颌处形成肉垂。鹅的肉瘤和喙的颜色分为橘红色和黑色两种。
2.颈部
颈部较粗长,并有弯曲,可分颈背区、颈侧区(两侧)和颈腹区,各占1/4。中国鹅颈细长,弯长如弓,能挺伸,颈背微曲。国外其他 鹅品种颈较粗短。一般前者产蛋性能较好,后者育肥性能较好,但也有不同品种如 浙东白鹅颈细长。
3.躯干部
除头、颈、翼和后肢外,其余的都属于躯干部,躯干部又分为背区、腹区和左右两胁区。鹅的品种、年龄、性别不同,体躯大小形态有别。一般大中型鹅体躯颀长,骨架大,肉质粗,生长快,产肉性能好;小型鹅体躯较小,骨骼细,结构紧凑,肉质细嫩。有些品种产蛋母鹅腹部皮肤下垂形成1〜2个袋状皱褶,称皮褶或腹褶,俗称“蛋窝”或“蛋袋”。
4.翼部
翼部又称翅部,分为肩区、臂区、前臂区和掌指区。臂区与前臂区之间有一薄而宽的三角形皮肤褶,即前翼膜。长而宽的后翼膜连接前臂区和掌指区后缘。鹅不能飞翔(个别品种除外),但急行时两翼张开,有助于行走。
5.后肢部
后肢部分为股区、小腿区、踮区和趾区。鹅腿部粗壮有力,肌肉发达。蹤区和趾区无羽毛覆盖,为角质化鱗片状。踱区又称胫部,公鹅较长,母鹅较短,其长短和粗细品种间差异较大。鹅共有4趾,趾端有爪,各趾之间有皮肤褶相连,形成蹼。胫蹼颜色与喙瘤一样可分为橘红和黑色两种。
6.羽毛 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